头脑特工队观后感6篇
细细品味一部作品以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为此就要认真思考观后感如何写了。你想知道观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头脑特工队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头脑特工队观后感1昨天看了头脑特工队,感觉太对我胃口了!观影过程中不断联想到现实生活。对心理的准确把握让这部电影的意义远远超过了讲故事和笑话。我相信它即使是多年以后也还是大家口口相传的经典的~以下便是我的从心理学角度的解读。
我们还是一个小婴儿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像一张等待被填满的房间一样充满未知,没有情绪小人,没有记忆玻璃球,也没有人格小岛。那时我们的情绪还没有出现,记忆还没有开始产生,我们的人格也还不完善,所有的动作(包括哭)都是反射性。
慢慢地,随着大脑的发育,情绪小人一个一个蹦出来了。我们开始有了自己的情绪,当我们看到新奇事物的时候,乐乐蹦蹦跳跳地出现了,于是我们感受到了快乐,快乐可以为我们带来积极的想法,使我们更具创造性。当面临危险的时候,怕怕打了个冷战走来了,于是我们会害怕,害怕使我们回避可能的危险。吃到难吃的东西的时候,厌厌带着嫌恶的表情现身,于是我们会感到讨厌,厌恶使我们原理对我们有威胁的的东西。被为难的时候,怒怒也不甘示弱地跑出来,让对方知道我们不喜欢这样。这些情绪们在乐乐的主导下,反映了茉莉以及我们的生活,并将生活的点点滴滴变成代表记忆的玻璃球,储藏在我们脑海里。慢慢地,我们的人格山谷也随着记忆逐渐形成了。我们便成为了童年时期活蹦乱跳小孩子。
忧忧其实也是情绪小人中很重要的一员。但当代表忧伤的忧忧第一次瑟缩着出现的时候,乐乐并不清楚忧伤的意义在哪里,很排斥忧忧。这正像我们很多人觉得消极的情绪是没有意义并且不应该出现的一样。乐乐还企图压抑它,把它限制在一个小圈子里面不让它出现,正像我们企图压抑自己的感情,让自己永远不悲伤一样。后来乐乐发现适得其反,不仅让忧忧自责和失控,最后还和忧忧一起被意识吸走了。悲伤和快乐其实是分不开的,我们以为强行压抑悲伤就能变得快乐和幸福,但是事实上可能会因为自责让悲伤更强烈,甚至会出现抑郁(depression)。如果再极端一点,我们终于通过强行压抑真的完全感受不到悲伤,但是我们也会感受不到快乐了。剩下的害怕,厌恶和愤怒在一起,就是焦虑,我们就会体验到焦虑障碍(anxietydisorder)。所以压抑自己的情绪很多时候反而没有那么有幸福感。消极情绪也有它的作用的,就像在乐乐想进去危险的抽象思维空间的时候,忧忧提醒过乐乐那离很危险,但是由于乐乐太积极不够谨慎,所以遇到了危险;还有就是,故事的最后,忧忧让茉莉把她的伤心事清晰地倾诉了出去,得到了父母的理解,并最终和解了。我们经常说我们应该积极,并不是说我们不能有消极情绪,只是让积极占主导而已。我们要知道,消极的情绪并不是只能毁灭东西的定时炸弹,是一个很正常的东西。我们应该像乐乐最后接受忧忧,并让茉莉倾诉苦闷一样,接受偶尔的消极情绪,并尽量找信任的人倾诉。就像心理咨询领域有一句很棒的话:“求助是强者的表现:)”。
故事的最后,茉莉的核心记忆变成了漂亮的彩色的,不再像小孩子一样是单调的黄色了,而是充满了丰富的喜怒哀乐。我想当我们慢慢学会感知、面对、处理和接受多种复杂的情绪,使之成为我们的一个整体的时候,或许就是我们慢慢成长了:)
下面是一些其他的杂感或吐槽:
这个动画我印象很深的是,小象牺牲自己,帮助乐乐逃离遗忘深渊。我感觉童年的美好幻想虽然有些都被我们遗忘了,但是它所带来的快乐心情我想是一直在我们脑海中的吧。(我小时候幻想过我有数码宝贝=w=)也让我想起了,回忆童年趣事是唤起快乐心情的好方法。
比较有意思的是,虽然乐乐、忧忧、怕怕、厌厌、怒怒是代表人的五个基本情绪,快乐(happiness),忧伤(sadness),害怕(fear),厌恶(disgust)和愤怒(anger)。如果把它们看做人,它们各自也是以各自情绪为主导的人。乐乐是一个非常乐观的多血质的人,他是积极的代言人任何时候思想都很积极,但是专注度欠佳经常想到什么就做什么。忧忧则是一个很悲观的人,思想很消极,比较像抑郁质的人。怕怕恐惧所有陌生的事物。厌厌对事物总是抱着嫌恶的态度经常挑刺。怒怒则是胆汁质的典型,很暴躁,经常怒火中烧。我们会发现生活中也有很多类似的人。他们虽然也有其他情绪,但是有一种情绪是长时间占主导的(就像儿童时期的茉莉就是快乐占主导)。我们会发现不同性格的人对同一个事情的看法非常不同,即使遇见同一件事,乐乐会高兴,忧忧会难受。其实他们说的都不是错的,只是他们的关注点不一样,我们的感知其实是外界事物和我们的关注点的共同产物。
故事对抽象思维的几个步骤的演绎挺有创意的!
虽然这个动画片小孩看不懂,但是小孩子们看到本片对幻想乐园的描绘一定会很兴奋的,所以说不定会受小孩欢迎哦。
头脑特工队观后感2《头脑特工队》的英文原名叫《Inside Out》,我觉得这个名字更加符合电影内容。Inside是指内部的,在这里应该是指头脑内部的情绪世界,Out是指外部的,则是指外面的现实世界。这部电影就是讲诉了一个叫莱莉的女孩和她头脑内部情绪的故事。莱莉本来是快乐的生活在明苏达尼州,有和蔼可亲的父母、亲切友爱的闺蜜和热爱的冰球运动。突然有一天由于父亲的工作原因,她们一家搬到了旧金山,但是因为新家不好,又离开了曾经的朋友,莱莉觉得新的生活糟糕极了。所以莱莉决定离家出走,返回明苏达尼州,寻找曾经的快乐,但是在最后莱莉还是在巴士开离之前叫停,返回了新家。这是莱莉现实世界的故事,而在莱莉的头脑中五个情绪小人则是为了挽救莱莉情绪从欢乐到忧郁愤怒的变化而导致了另外一系列的故事。这部电影在审美艺术上有创新奇幻之处,但在心理学尤其是情绪、记忆、梦境等方面也有值得探究的'地方。
莱莉的大脑内部世界首先出现的是大脑指挥部,而指挥部由快乐、悲伤、恐惧、厌恶和愤怒这五种情绪掌控。快乐作为最早出现的情绪,是团队的领导,协同小伙伴们让莱莉时刻保持好心情;悲伤虽然也希望莱莉乐观快乐,但是她总是难以自控的保持着负面情绪,想要好好哭一场;恐惧主要是提醒莱莉保持警惕,保障莱莉的安全;厌恶则是希望莱莉不受生理上或社交上的毒害,尤其是在对待西兰花这种蔬菜方面;愤怒则脾气暴躁,总是积极地为莱莉争取公平待遇,但往往好心办坏事,将莱莉的事情搞得更加糟糕。白天,这五种情绪掌握莱莉的大脑,并将每天发生的带有某种情绪的事件,分别以不同颜色的记忆球储存在大脑指挥部里面的架子上,这是短期记忆。还有一些超级重要的事件成为核心记忆存在于指挥部的中心位置。而这些核心记忆会强化莱莉个性的某些方面,从而形成了五个个性的岛屿,分别是冰球岛、搞怪岛、友谊岛、诚实岛和家庭岛,这些岛屿代表了不同的个性和价值观,它们被激活时会焕发光彩,沉寂时时暗淡无光的, ……此处隐藏5355个字……,去增加生命的分量;恐惧使我们未雨绸缪,小心驶得万年船;愤怒为我们划出底线,警告外敌不可侵犯;厌恶决定品格,阻挡我们跟风从众失去自我。快乐的确让我们过得更好,但很多时候,盲目的乐观却无济于事。它是烧过天际短暂的流星,绚烂耀目,然而亘古不变的却是深邃广博的幽暗天幕。
有趣的是,在最开始的设计中,制作团队是让Joy和Fear一起飞出了总部结伴冒险,然而后来却发现故事顺不下去——他们想让Joy在这段经历中有所顿悟,去做一些从前不会去做的事,但Fear无法完成这个使命。在把故事推翻重来的过程中他们发现,只有Sadness能够给Joy上这么一课。
也许我们一开始也都像单纯的Joy一样,不能明白Sadness存在的意义而想把她排除在外。然而失去了悲伤的能力,并没有让人生变得完美。人的成长中会有很多的艰难时刻,任你看一千遍滑稽电影也无法度过,而这个时候找个安静的角落大哭一场,却能帮你满血复活重新再战。于是最后我们终将走过Joy的路,明白悲伤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很多时候是Sadness将你引向光明。
每种情绪都塑造着我们。接纳它们,才能真正地接纳自己。
其二,成长伴随着失去。
每个人成长的方式都不一样,有人家道中落,有人一场大病,有人从乡村搬进城市。这是一个无人能逃避的过程。当我们突然看到纷繁芜杂的成年人世界,童年就就在那一刻变成阳光下飞升的肥皂泡泡,再不可挽回了。
于是每个被甩在童年和成年夹缝中的孩子都可能像Riley一样,Joy离奇消失,剩余的家伙你争我抢,于是变得沉默、多疑、敏感、易怒、叛逆……而父母也很困惑,曾经的小天使死哪了?这好像是个很突然的过程,我们失去童年,父母失去了无忧无虑的我们。
这并不是一个拍给儿童看的成长故事。对于那些还没长大的孩子们来说,这五个情绪小人加起来恐怕还比不上一个能卖萌的大白。然而对于成年人、尤其是已为父母的观众们,它却是精心制作的一场内心冒险,充满了太多让人会心一笑或是细思恐极的巧思。
《头脑特工队》的制作团队大多数都已为人父母,这部电影有很多他们的切身感受。当自己的孩子有一天突然拥有了秘密,变得有所保留,许多父母都偷偷想过:别长大啊,如果时间能永远停留在我们亲密无间的时刻多好。
头脑特工队观后感6这是皮克斯为我们带来的又一部将会永载史册的动画电影。它的原创性是无与伦比的。它值得我们经久不息的掌声和发自肺腑的喝彩。
即使在《玩具总动员》之前,把玩具活化这个做法也并不少见,只不过很少有人拿“如果玩具知道自己是玩具的话,会怎么样”这个妙意来做梗罢了。但在《头脑特攻队》之前,没有人想到把人的情绪本身卡通化,你只能在一个个卡通人物身上体会各种情绪,但是你从未看到一个卡通形象化的高兴或者忧伤。而且欢乐(乐乐)、忧伤(忧忧)、害怕(怕怕)、讨厌(厌厌)和愤怒(怒怒)这五种情绪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头脑特工队》再一次拓展了动画无限可能性的外延,给我们带来想象力的那种专属型享受。
如果仅仅是把情绪卡通化,影片是很难推动的。它更加不可思议的创新在于,构造了一个人们思想与意识的卡通化世界观。它把人每个记忆片段都浓缩成一个记忆球;把形成人们主要态度和价值观的记忆定义为核心记忆球,并且为每个核心记忆球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岛世界;它恰如其分地区分了短期记忆区、长期记忆区、潜意识区,并且形象化了如何调用记忆、如何产生梦境这些心理过程;它让思想变作一辆火车,在不同的记忆区中穿梭。这些把我们司空见惯却从未仔细考虑过的意识过程巧妙可视化呈现的想象性世界观,真是看得人如痴如醉。没错,就是这种我们明知头脑里不是这样却宁愿信其为真的心情,是动画给人带来享受的最高境界。
这个世界观的另一个奇妙并且贴切之处是,它将决定人一切行为的因素最终归结为两个维度,一个是记忆,一个是情绪。每一个记忆球都含有它所记忆的内容和一种情绪。而当一个人真正成熟的时候,或许就是记忆球中不仅包含一种情绪的时候。它提示我们,其实人的一切态度、行为、价值观、能力,都是由记忆决定的,而赋予这些记忆以真正色彩的是情绪。如果说记忆是客观的,是我们所经历的、无法改变的东西的话,那么如何面对这些记忆,应赋予其怎样的情绪色彩,那就是我们自身可以决定的主观的东西了。
我们发现,其实每一种情绪,即使是像忧伤、愤怒这样的负面情绪,它们的行事初衷也都是为了小女孩莱莉着想的。这种善意并且乐观的推断,是影片带领我们思考自身情绪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们不仅需要正面情绪,而且需要负面情绪。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不是敌人,忧忧不是乐乐应该抛弃在记忆库里的人,乐乐的黄色记忆球也不应是忧忧绝不能碰触的禁区。最终不正是通过忧伤情绪的发泄,才建立了莱莉新的记忆及情感体悟嘛?而且我们注意到,影片描写了莱莉、父亲、母亲、路人等很多角色的五种情绪,不是所有人都是乐乐站在中间的,作为小孩子的莱莉可能是以欢乐为主,但父亲可能就以愤怒为主。这些细节都带给我们思考不同人不同情绪的全新视角。
我们还要为影片所蕴藏的那些能勾起每个人心底记忆的悲情而喝彩。这集中体现在捣蛋岛的崩塌和幻想玩伴BingBong的献身上。捣蛋岛的崩塌意味着无拘无束的童年的终结,人总归要进入一个规矩的世界中,又有多少人能在这种框框之下存留住童年的无拘束的捣蛋呢?就像《玩具总动员3》带给我们对一去不复返的童年的无比留恋一样,《头脑特工队》让我们有了一个向那些曾经珍藏、却又不得不失去的记忆再次道别的机会,虽然我们可能真的已经想不起那些道别的对象了。
我们还要为影片中体现的家庭观、教育观而鼓掌。即使在最危急的时刻,莱莉的家庭岛也没有最终崩塌,家庭一直是支持一个人生存的最强有力的港湾。来自父母的爱让女儿忧伤的心情获得抚慰,从而完成了对家庭岛的重建。当你看到记忆中莱莉因丢失冠军而伤心地坐在树枝上时,她的父母过来陪伴她,使她感受到依靠,获得温暖,从而从悲伤中走出形成了快乐的情绪,你会觉得有这样一个家真好。当你看到父母因女儿失踪而焦虑,而在女儿回家后的第一时间不是送上指责而是送上拥抱的时候,你也会发自内心地想要接受这种美式家庭的教育观。
我们还要为影片中尽一切可能的剧情挑战而欢呼。情绪小人们的活动与莱莉自身的行动,两条线索环环相扣紧密交织的蒙太奇本就让人惊叹,看到长期记忆区中那个无底深渊时,我其实没抱期望,主人公能真的掉下去。可是影片就是突破了我的这个心理防守底线,让乐乐坠入了这个万劫不复的深渊,并且完成了从无论是地理还是心情上都堪称最深谷底的一次不可思议的自救。因为我们见过太多的浅尝辄止,所以才会为这样的绝处逢生感到震动。
影片中没有一个敌人,但从始至终扣人心弦。从乐乐的角度看,她克服万难完成了一个任务;而从莱莉的角度看,她实现了成长。乐乐是莱莉脑海中的一个情绪,所以我们有理由认为她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成长的。这其实给现实中的每个人都带来生活的信心,那就是,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我们都应该也都有能力进行自我调节,为了我们自己也为了那些爱我们的人。因为我们每个人的头脑中也都住着那五个为你着想并且时刻在努力着的小人,不是吗?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