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考生写作 > 教学反思

杠杆教学反思

时间:2024-11-26 09:35:03
杠杆教学反思

杠杆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杠杆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杠杆教学反思1

这节课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了解杠杆的三个点;一是杠杆的分类:省力,费力,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在生活中,学生其实对杠杆这种工具并不陌生,只是不清楚或没思考过它的工作原理。因此,我在教学时,认识杠杆采用了讲述的方法,学生也很快明白了它的三个点:支点,动力点,阻力点。研究杠杆的秘密时,采用杠杆尺作为研究工具,让学生大胆猜测,实验,不拘泥某个特定的结论。

在实验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有效地利用和发展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实验得到了满意的结果和正确的结论。但在数据的整理分析中,由于时间的限制,结论显得有些仓促。这应当是我们新手普遍存在的问题,精确把握课堂时间,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在课堂教学中组织活动收放自如。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我多加注意。

杠杆教学反思2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目标是使学生认识杠杆,了解杠杆的作用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确应用,在杠杆应用的探索这部分,当时有两种方案:一是通过实验,不改变重点到支点距离和物重,只改变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判断拉力的大小,从而判断是否省力,学生也能很容易看出两个距离的大小关系,但是这样学生参与的很少;二是像课本那样不给任何数据,学生自己填,又感觉太难,学生会无从下手。所以我选择了第二种情况,出示多种数据,让学生归纳总结,通过课堂实践,发现还是没有找准学生的位置,致使这里进行缓慢,时间耽误了,草草结束,学生还不是很理解。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给我的最大的感触是上课时教师一定要有时间观念,要随时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改变教学方案,使课堂变的灵活,本节课最大的缺陷就在于我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的调整,在应用的探索部分可以通过一个小游戏让学生用直尺撬本子先感受一下何为省力何为费力,再进行实验探索,效果会更好,考虑的也不够全面。还有就是在教学过程( )中还忽略了学具的使用,这就是我对本节课的自我评价与反思。

杠杆教学反思3

本课教学,是在上节课通过杠杆尺的研究得出杠杆如何省力、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的前提下,探究生活中的各类杠杆类工具。对于此课教学,简单枯燥的说教起不了多大效果,要尽可能多的通过实物,通过同学的动手操作激发学习兴趣,在游戏玩乐中体会科学的奥妙,掌握相应的科学知识。

如何区分杠杆是省力、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可以告诉同学两步骤,

1、先找到杠杆类工具的支点、用力点、阻力点;

2、分析三个点之间的位置关系,依据杠杆尺实验的结论来区分。对于螺丝刀撬开筒盖、夹子夹东西、开瓶器开啤酒瓶三个活动,让同学在活动中进行分析,前两项较易掌握,开酒瓶盖不少同学找不准阻力点和支点,这里需要老师加以引导分析。

生活中更多的杠杆类工具的分析,多准备些实物,当同学不甚明了时,通过操作演示,亲眼看到了工作过程,同学就较易发现三个点,分析三个点的关系,从而能方便的区分是何种杠杆的应用。对于剪刀,教师有必要进行补充,一是不同用处的剪刀,其阻力臂和用力臂的长短是不同的,如理发剪、缝纫剪、园林剪、手工剪等;二是对于同一把剪刀,使用方法不同,其省力或费力情况也是不同的。对于费力的镊子和筷子这两种杠杆类工具,引导同学考虑“为什么要设计成费力的?”可结合夹煤饼的火钳,比较能说明问题。

对于“小杆秤的研究”,建议专设一节课来开展相应活动。因为假如在同一堂课内完成,时间很紧,顶多就安排同学课后去制作,而同学在课外制作,没有钩码类合适的称量工具,对于刻度的划分,有一定困难,也不便开展评价。因此,可以先通知准备相应的资料和工具,然后布置一节课时间用于制作、交流、评比,并能较好地研讨“提绳的位置对秤的使用有什么影响?”“秤砣的轻重对秤的使用有什么影响?”两个问题,作为对杠杆类工具探究的一个小结。

杠杆教学反思4

这是第一课时,在设计上以探究实验为基础,通过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努力构建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课程文化,让研究性学习走进物理课堂,走进物理教学。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小组互助合作,并在物理教学中体现物理的艺术性、语言的激励性。坊子区教研室王局长对本节课评价中提到备课、讲课、学生互动常态高效、老师学生主动思考,教师环卫思想为了学生去指导,教师把学生思维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当作自己解决问题的重点。在学生的活动方面小组的活动不够大胆,学生的心声未能充分、大胆、积极的表达出来。对杠杆的平衡条件的结论未能充分的落实。通过全区物理教师同仁们帮助和指点我对本节课中存在的问题逐一思考并进行缜密的思考特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1、关注与高中课堂知识的连贯如力臂的概念理解,支点的理解与高中的轴联系。

2、在对杠杆的概念进行总结使用“模型法概念”时,多给学生准备点可以动手操作的器械工具,如铁丝、钉子板、剪纸、细线等可以用杠杆器具操作时用到的一些材料。

3、在强化力臂的画法时结合中考,让学生对照实物进行练习。

4、杠杆的平衡条件探究实验过程中要充分引导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充分对结论的分析进行讨论,对于结论中出现的问题如力与力臂相加的情况可以让学生去分析它的巧合性不要教师代办。(如果学生没有得到这样的数据教师可以举例动力等于阻力时的特殊情况)

杠杆教学反思5

本课指导学生认识杠杆的作用,在能力培养方面,属于“试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的系列。依据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及心里特点,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我采用了“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模式。整个教学中,以“动手试验”活动为主线,通过学生的交流、探究、汇报贯穿始终。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杠杆的作用,以及杠杆在实际中的应用。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加激发了学生热爱科学的持久兴趣。

在教学过程( )中只注重了学生对利用试验探究,当改变力点或重点的位置,使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分为大小、小于、等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提起同一个重物,分别用多少力。这个实验应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不要规定太死,也不要一步步带着实验。每种情况应实验两次,每次支点到力点的距离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应有不同(当左右两边距离相同时数值也应有所差异),这样才便于归纳。判断剪子、钳子、镊子、起钉锤等工具是否属于杠杆,省力还是费力。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有的杠杆类工具设计成费力的。对第四部分的教学重视不够,使学生对所学得知识与实践的应用联系方面没有更好的进行指导,今后在教学过程( )中应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学生的学习是为了应用与实践,理论联系实际。

杠杆教学反思6

本课教学,是在上节课通过杠杆尺的研究得出杠杆如何省力 ……此处隐藏3504个字……感兴趣些,较之前的滑轮的学习,这部分内容也相对简单些。所以第一节课介绍杠杆的要素,特别是介绍如何画力臂时,学生表现出了很高的兴趣,加之图片展示杠杆在生活中比比皆是的应用,更增加了学生对本节知识的关注度。在五班上课,我发现王德较之前在课堂上有较大的改变,他期中考试只有40多分,学习基础差,但在练习画力臂时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回答问题积极响亮,坐在后面一直仰头观看大屏幕上的内容,我还观察到几次三番由于被前排的同学挡住了视线而表现出不耐烦的情形。只要感兴趣就没有理由做不好,他是班上第二个完成课堂练习的人,并且主动交到讲台上来并想和我“套近乎”。

下午第一节课发了一张练习纸,除了后排个别两个基础太差的学生没能完成,大部分同学完成的比较理想。一班情况比五班更好一些。对于这部分作图的练习没有在课堂上讲解,原因有二:一是学生完成情况较好,没有再讲的必要;其次,在黑板画实物图不现实,讲解不方便。因此对于个别错误采取当面个别分析辅导。

学生主要存在的问题:1、不会作垂线(数学较差的学生);2、找不准动力和阻力,分不清杠杆的受力与施力。

通过辅导,总体下来效果还算不错。

当然自我感觉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课后我看了网上其它老师的课件中在讲解杠杆力臂之前给学生复习一下数学知识:点到直线的距离,几种作图方法,其实这个蛮好的,作力臂其实就是作点到直线的距离,对于简单的不需要延长力的作用线的问题,学生容易完成,而当需要正向或反向延长力的作用线时很多学生就容易懵了,再加上在具体的实物图中更加让学生迷惑。

杠杆教学反思13

杠杆是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四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有了力的概念,以及日常生活中接触的杠杆等,学生接受本节内容应该是轻而易举的,实际教学中却与课前的预想相差甚远。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目标是使学生认识杠杆,理解杠杆的五要素以及掌握杠杆平衡的条件。开始授课通过活动引入,学生对杠杆的概念能够接受,通过对实际生活中杠杆如撬杆、跷跷板等的分析,知道了动力、阻力同时存在于杠杆,杠杆是受力物体,动力、阻力的作用效果相反,这可以从阻力、动力的概念上加以区别和理解。但在力臂的教学中,对力臂的理解由于部分学生的数学较差,理解的不够到位,不能正确做出动力臂和阻力臂,突破难点存在了障碍,虽然通过对多个杠杆力臂的判定及练习,多数学生都能准确做出力臂,突破了难点,但是如果在授课之前首先对“点到线”的距离知识进行复习,学生对画力臂做起来就会得心应手的,从而会节约时间,为后面的教学打下基础。

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学生通过实验及对数据分析得到规律,对他们来说不是很难。但学生在设计实验时存在的问题较多,表现在对实验器材的选择、实验步骤的设计、实验中应注意问题的考虑,课前我对学生的能力估计有些过高,在课堂我才发现学生的能力并不像我想的那样。我在学生实验后又提出了几个问题。如杠杆平衡后在两侧的钩码上同时增加或减少相同的力,使钩码向支点或远离支点移动相同距离,杠杆能否平衡?若不平衡向哪端倾斜?从中找规律,进而得到了这一类平衡问题的解题方法,做到解一题,会多题。

总的来说,这节课由于采用了信息技术与物理课堂教学的整合,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比较形象、生动、有趣,更重要的是在做练习和实验数据处理方面,能够及时得到反馈,使师生能及时得到交流、同学之间能相互比较讨论,这有利于能及时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总之,杠杆这节课教学中给我很大启发,课前的一些想当然的想法,有时在实际授课中是行不通的,所以教学中教者应认真备课。在上课中及时处理课堂上出现的问题,使每节课都达到最好的效果。

杠杆教学反思14

本课从认识简单机械中的撬棍引出杠杆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杠杆的三个点:支点、用力点、阻力点。接着,引导学生区分杠杆类工具和非杠杆类工具。最后,用杠杆尺做实验,从而进一步探究杠杆什么时候省力,什么时候费力,什么时候不省力也不费力。

教学时,我就是按照这样的步骤来的。结果,每个环节进行都很顺利,特别是一班的学生做杠杆尺的实验时非常有序,对操作步骤也是一点就明。课堂提问中,也是一班的学生对杠杆和非杠杆的认识最准确。而二班的学生,四个组中有两个组的学生操作中出现违规行为,有三个组在往杠杆尺上挂钩码时,竟然在支点两边挂了几处,相当于找出了很多个阻力点和用力点,没能准确理解杠杆的定义。而且,在距支点的距离把握上,不能发散思维,导致每次杠杆平衡时支点两边的距离和钩码的个数都是一样的,都成了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给接下来的探究规律带来难度。

分析一下原因,与学生的素质有关,也与班级的教学环境有关。科学就应该让每一个学生大胆推测大胆动手,可是有些学生却习惯于啃书本,读死书,这样就不利于科学的学习了。另外,二班上课的时候竟然还有一个学生在人家做实验的时候玩悠悠球被我逮到了,可见学习习惯的养成很重要,当然,我以后也应该注意科学实验时的引导,应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进来,让每一个学生都乐于做实验,会做实验。

最后一点不满意的地方时,课堂结尾总结杠杆省力、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时,下课了,没能把这个让学生研究透,只能留到下节课。以后应该注意课堂时间的把握!

杠杆教学反思15

上完这节课,我有一个深刻的体悟:教学的过程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又要适时点拨、引导、讲授,为学生顺利自主探究提供力的帮助。具体反思如下:

一.成功之处:

1.我在对于杠杆五要素的教学过程( )中,改变了过去直接讲授的方式,而是结合力的平衡条件启发学生对影响杠杆平衡因素的认识使学生领悟到杠杆的平衡不同于力的平衡,通过师生交流合作,引出杠杆的五要素。特别是力臂概念的引出,我考虑了很长时间,如果直接引出,可以节省时间,但不利于学生对力臂的理解和记忆,最后我通过在对“影响杠杆平衡因素”的简化合并的方法研究中,引出力臂的概念,这样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2.对“杠杆平衡条件”采用探究式教学。通过漫画情景的创设,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产生疑问,提出了要探究的问题,然后,通过等式观念的讲解,使学生在明白“如何处理几个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中,对杠杆平衡条件进行了猜想,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使学生学会了处理问题的方法。

3.关于“杠杆应用”的教学,采用了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方法,既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学习物理的最终目的就是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认识。这一环节既充分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又走向生活”的新课程理念,又让学生在交流中分享了彼此间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从而达到了共同发展和提高的目的。

二.不足之处:

1.课堂评价语言过于单调,忽视了评价的三重功能:一是让生知道“对”与“不对”;二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三是给学生指明研究方向。

2.学生的探究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不够及时,致使所用时间过长。

《杠杆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